·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丝路新观察》:八旬遗传学教授赴吉国进行医疗合作

发布时间:2019-08-20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190820083630.jpg

 

       今年已80岁高龄的卢光琇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只能用“精神矍铄”来形容。作为中国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家,人类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卢光琇教授还是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终身荣誉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湖南孕前诊断中心主任。
       卢光琇此次到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考察的目的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寻求与吉共建医疗合作的模式。

 

继承父亲梦想  强壮中国人口出生素质

       据卢光琇介绍,她的团队目前在研项目为老年黄斑变性的干细胞治疗、利用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脏前体细胞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银屑病等)、自体子宫内膜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宫腔粘连、CAR-T肿瘤免疫治疗等等,涵盖了一批疑难杂症的治疗。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是中国最早全面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含人类精子库)的三级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之一,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卢光琇的父亲卢惠霖是中国著名遗传学家、医用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家、人类优生学家,是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和见证者之一。他将摩尔根的《基因论》翻译成中文,“基因”一词便是他最早翻译到中国。
       遗传优生,提高中国人口出生素质是卢惠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卢光琇继承了父亲的梦想,在辅助生殖、遗传优生、干细胞技术等领域不断拓展。“父亲出生于清代,亲眼见证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国民的身体素质低下,人们平均寿命才30岁左右。从那时起,父亲就决定致力于中国人口的优生优育。他说,强大一个民族,首先要强壮它的身体。从遗传学上讲,优生优育既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对未来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她说。
       将中国医疗技术传播到世界卢光琇还说,父亲卢惠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于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他提出制订《优生法》的提案。随后卫生部牵头组织起草《母婴保健法》,父亲随即参与工作。
       20世纪80年代,卢光琇在父亲卢惠霖的指导下,率先在中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孕与遗传门诊。她带领团队累计助孕出生试管婴儿超过14万个。
       卢光琇还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应用领域颇有建树,构建了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克隆囊胚,引起了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在“一带一路”的“共建共享共赢”愿景下,卢光琇希望自己的技术可以造福沿线民众,此次访问吉就是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考察的首个国家,她希望通过与沿线国家进行医疗合作,将其医学团队的医疗研究成果可以传播到世界。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与吉共享医疗成果

       卢光琇说,通过实地考察,针对吉目前缺乏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完善的技术条件,考察团初步确定了两个合作方向。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吉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要远远地胜过资金投入。
       卢光琇团队计划在吉打造一支培育吉“优生优育”理念的人才队伍,使吉人民享受较高的医疗服务,这也是作为医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在吉普及疾病预防。提高吉人民对疾病预防的意识。例如,目前在吉很多人对第三代试管婴儿还不是十分了解,第三代试管婴儿又称植入前诊断,这是一种可以阻断家族遗传病侵入的方式,该医疗技术在吉如果得到推广,将会很大程度提高吉人民的综合素质。
       虽年事已高,但卢光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期间,仍不断通过电话指导中国国内的工作。对她来说,这种工作状态已是一种常态。她认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她的医疗成果。

 

来源:8月14日《丝路新观察》

中文版记者:雪源 白杨